数字创意领域■◆,今年上半年,微短剧成为新动能,网络直播、音乐、游戏均持续增加,中国数字创意生产形成“多元融合■◆、多维升级、多向赋能◆■◆◆■◆”等发展格局★■◆。
中科科创成立于2009年,是我国首批从事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的专业机构■◆◆。欧阳敏表示,作为一家投资机构,中科科创非常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重点投了不少项目。过去两年★◆■◆,随着AI开始跟各行各业的应用开始深入★■★,在文化产业已经有一些非常好的结合■■★★★◆,也展现出来新的投资机会。“在AI的赋能下◆◆◆,文化创作的效率提升和题材的多样性,还有就是内容的分发等方面,都得到了更高质量的提升。◆◆★■◆■”欧阳敏表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科技+文化”这个产业已经进入了拐点◆★■。◆★■★★“从投资的角度和企业项目成长的角度,目前都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目前中科科创正在发起设立一只规模为1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在未来3至5年集中投资于文化产业,希望通过基金投资,发掘和培育有潜力的优质项目,支持那些宽视野、强技术的文化创新创业团队。
新型文化消费产业也成为投资热点。以文旅产业为例,通过与数字孪生、AI、VR/AR等的结合,文旅消费迎来全新业态◆◆★。以广州凡拓数创为例,为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打造了虚拟数智人标杆★★。
AIGC正深刻颠覆着文化创作模式,赋能个性化生产设施的更新,为生产端提供定制化的创作环境,并在消费端带来个性化服务。例如◆★◆◆,今年4月◆■,生数科技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中国首个长时长、高一致性、高动态性视频大模型——Vidu,其能一键生成长达32秒澳门永利app入口、1080P分辨率的高清视频◆◆◆■■,目前已应用到影视文化领域。
广东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新动能、新活力、新市场六大新特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指出★◆★★◆■,在新技术上,2019-2023年广东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2倍,演艺、娱乐、动漫、影视、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文化装备制造业等运用新技术进行“智改数转”,使发展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大模型和AIGC对文化产业进行了颠覆性创新,过去三年广东地区通过AIGC技术数字化的展览数量增长了200%。”
文化◆★◆■“智”造领域,扩展现实(VR/AR)产业势头强劲,大湾区近五年成立的VR/AR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共计12家,总计估值超27亿元■■★★;同时具身智能迎来拐点■■◆,广东也汇集了优必选■■、乐聚等一批人形机器人企业。陶锋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作为虚拟偶像■★、表演艺术家,参与到博物馆、演唱会等场景中。
第二是高速增长。在文化科技牵引下,2023年,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规上实现营业收入7814亿元,增长9.7%,增速快于全部规上文化企业3◆★.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年均增速超过10%。2018-2022年,冲破疫情影响,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7%。第三是数智赋能。2023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1800亿元,五年内增长近六倍,全省新增人工智能相关注册企业近12.2万家,同比增长超33%■★。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是大湾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广东省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行业分布TOP20绝大部分是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专利。
广州是全省科教中心◆◆■◆◆★、岭南文化中心◆■◆,岭南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基于传统文化出新出彩■■★,广州具有独特的优势。广州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165万以上,年轻人是最具活力的★■★,最具文化创造力的◆■★■,他们是大湾区文化创新最有力的人才支撑力量◆★。此外,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医疗卫生,这些关乎社会民生的领域,广州都有非常好的基础,优良的公共服务条件,为广州吸引人才特别是全球高端文化创新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陶锋进一步指出,“投”决定了资金流向和资源配置;“管”涉及对投资项目的监督、控制和评估◆■◆,二者共同作用于文化产业的资本形成澳门永利app入口★◆★◆■、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和产业升级,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AIGC参与的文创产业已走过了2022年的探索阶段和2023年的确立阶段,如今已进入繁荣期◆■★。◆◆■★◆★”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表示,其营收有望在2025年突破1000亿元,并在未来10年内抵达万亿级市场规模■■◆★。而广深等大湾区城市在AIGC创投环境★◆★★、科创水平以及AIGC对文创行业引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等方面表现突出。
陶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优势非常明显。第一就是规模庞大。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全国第一★★,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全国第一。2022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40%,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核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文化资源丰富★■◆◆★、优势互补,牵引形成广深港澳文化产业创新走廊■◆★◆,尤其是深圳,文化产业营收破1.1万亿元。
《发展情况》指出,业态创新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各行业百花齐放,数字创意◆■★★◆■、游戏电竞、数字音乐、网络视听■◆★◆、网络娱乐等新业态不断出现■◆◆,新业态营收占全部文化产业营收比重达到了35%■■◆★★。李明充表示◆★■★★◆,“文化+”不断创造新场景■★★,赋能传统制造■★■◆★“老行业”转型驶入“新车道”,从而更好点亮◆★“广东制造◆◆”品牌■◆■★,“广东制造产品中,文化元素融入产品的比例由40%提升至60%,有文化元素的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由25%上升至35%。”
深圳的文化产业营收占全省比重非常高,接近50%。深圳是非常具有创新力的城市★■◆■★◆,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和制造。深圳文化制造领域庞大★■,营收数据在全国占有非常高的比重★◆■★◆◆。而从科技的角度来说◆◆★★◆◆,深圳是公认的全国创新型城市,在大湾区领域,深圳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集中规模最高◆★■,体量庞大,从大湾区投资事件来看,深圳以429次投融资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最主要城市。
《发展情况》指出◆◆,与科技、金融等不同行业不断融合,广东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创作■■◆◆,文化科技极大突破创作边界的限制,万物皆可创作;二是新生产■◆◆,文化产品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成本更低★★◆■◆■;三是新传播,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四是新消费,文化消费更加便捷、更加沉浸。李明充进一步指出,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将赋能传统文化,助力产业升级■★◆,推动万千行业,如“文化+旅游”“文化+制造”“文化+商业”★◆“文化+体育★◆”“文化+中医药”“文化+农业”“文化+美食”“文化+教育◆★★■■”等。
概括来说■◆◆★,广州和深圳的独特优势,可以概括为广州之“广”、深圳之“深★◆”。广州文化产业分布非常多元,人才和城市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在产业方面多元化特征上则更加明显。而深圳拥有很多专业化产业,有超过25%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这表明深圳文化企业在专业领域的深耕和技术创新上具有显著优势★◆■◆◆。
但《趋势报告》也指出,大湾区投资地域分布差异大,深圳、广州分别以429次和160次投融资位居前两名,合占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事件数的84.6%。从投资阶段看,种子轮◆★■■■、天使轮到E轮呈现出十分健康的梯度分布,长期主义的战略投资占比较高。陶锋对此表示,战略投资次数较多◆■,说明大型企业或投资基金对文化产业长期看好,愿意投入资金换取未来的战略合作机会。
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社会的作用由★◆■★★“锦上添花”转变为“支柱产业”★★■。《发展情况》显示,广东在研发投入◆◆★◆、业态创新、载体建设■■■◆★、知识产权、企业数量、游戏动漫等18项重要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在数字创意产业方面,数字出版营收占全国1/5◆■★◆,数字动漫营收占全国1/3,数字音乐营收占全国2/5,游戏营收占全国4/5◆■;在文化制造业方面,广东规模以上企业收入达1.05万亿元,占全国1/4,游艺设备营收规模约152.7亿元,占国内比90%以上。
“文化+商业+城市更新”,成为文化产业赋能老城市新活力的良好范例★■◆。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佛山祖庙片区经过文化活化改造,岭南天地保留了历史风貌与建筑,如骑楼、青砖■◆★、石板路等岭南风格的元素◆★◆■,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使传统与潮流紧密结合■◆◆★。2024年1月,岭南天地入选第3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陶锋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投资需要遵循“12415模型”,精细化布局文化投融资的资本形成★★、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和产业升级◆★■◆★◆。具体来说,包括1个变革,即AI和数据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智能化、融合化、高端化变革突破;2大板块,即文化制造业产业链转智■★★★、扩容、升值■■★◆◆、提质和文化服务业产业群拓新◆★、出海、做大、做强;4大方向,即AIGC、数字创意生产、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费;1条走廊,即广深港澳文化产业创新走廊;5链赋能,即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全方位支持被投企业成长■■。
此外,配套完善、生态良好★■★★★◆、载体丰富、内外联动、投资活跃等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优势,特别是投资方面,大湾区囊括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亚洲乃至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坐拥港交所与深交所两大交易所,金融资本体量巨大、活跃度极高◆★■◆,为大湾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提供了坚实的金融资本支持■★。
陶锋:广州、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呈现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特点。
作为国内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红杉中国在文化产业的快速变化发展之下,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仅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之下展开★■■■,更要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而对于投资文化产业,周逵认为,未来潮流文化将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第一我觉得是数字化,因为数字化这样的能力,或者说一系列技术创新■★★,实际上让媒体文化的表达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升级可能性★★■◆■★。第二是创新★★◆◆◆■,因为新的形态实际上对文化产业的表达形态、企业的发展策略◆★■★◆、竞争形态、商业模式和最后能形成的产业连接★◆◆★◆■、媒体和商务和服务,都可以带来更加紧密高效的连接,所以存在大量的可创新的空间。★■■”
成立于2012年的海通创意私募基金,是海通证券旗下专注于做大文化和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管理规模达到120亿元。陈铭表示◆★★★■,人工智能促使文化产业发生新变革和新升级,★◆■★“我们今年主要的关注点和投资重点,还是在于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的大赛道。而在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主要还是看一些在应用端的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我们已经与一些企业有初步接触,其中有一家★★■◆■,我们已经表达了明确的投资意向。”陈铭进一步指出,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等都越来越意识到,科技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科技在文化产业投资里的分量越来越重◆★◆■,无论是从产业数字化还是数字产业化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都在当中起到核心作用,所以我们现在投资的主线也是“科技+文化”。
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以下简称《发展情况》)显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文化创新的窗口澳门永利app入口,文化产业实力雄厚,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日趋明显■■★。2023年广东文化产业营收规模22483亿元,增长6%,核心领域营收13352亿元★◆★★■◆,增长10.7%,文化产业增加值7500亿元,占全省GDP5.5%。
11月20日—22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引发了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广泛关注,这场吸引了超过100家投资机构及头部企业、超过40家上市企业◆★◆,以及100多家独角兽★◆★■、瞪羚和文化科技创新企业参与的大会,充分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文化产业厚实的家底◆★■■★■。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离不开投资的“助攻”,在科技优势和湾区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以陶瓷产业为例,通过文化产业赋能,“工业陶”变“文化陶”,“制造瓷”变“艺术瓷”,《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广东文化创意陶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5%。文化产业赋能广东服装产业开拓新模式★◆◆,广东拥有超过20个服装产业集群,如普宁内衣、大朗毛织■◆■★★◆、虎门女装、大涌牛仔等。广东服装企业越来越注重中国文化元素与民族精神的融合运用,植入粤绣、潮绣■■■■■★、瑶族刺绣■★★、香云纱染整技艺等非遗元素■◆■★,包括美好寓意的传递、个性主张的表达◆★■★■、中华文化的植入等。
最后★◆★,《趋势报告》提出了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的总体思路:投融资全生命周期的核心环节在★■◆◆◆◆“投”和“管”。当前文化产业存在融资活跃度下降★◆◆★、结构性机会缺失■■■★◆◆、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投资方需化身■★◆“果农■★★”,为优质企业提供成长所需资源。
此外,从投资领域看★■■◆■★,文化“智”造最受青睐,投融资事件数达265件,游戏、视频音频、动漫★■★■、影视等领域紧随其后★■◆;从投资主体看,头部机构主导,多机构活跃参与◆★★,近5年间腾讯投资、创东方投资和深创投投资次数最多;从退出方式看,投资退出事件方式以股权转让形式为主◆■■★★■,占约25■■■◆.6%◆★◆★★,机构退出以IPO为主。
广东数字创意表现亮眼,屡有优秀作品出圈。例如,光盒动力以AI和创意为驱动,目前已出品数部精品海外短剧,并与TikTok等达成长期合作,推出的《Canva丨西游外传》近日登上TVCBOOK全球广告影片热门推荐榜首;三七互娱游戏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游戏厂商出海营收前三位◆★,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达58.07亿元★■★■★。
由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以下简称《趋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与文化产业融合,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数字创意生产、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费成为投资热点。